南宫28官方网站顶级数码风光摄影器材综述(下)
发布时间:2024-04-22 10:37:57

  南宫28官方网站本篇讨论诸如滤镜、三脚架、云台,软件之类的附件。《上》《中》篇发表后,很多读者希望我赶快出《下》篇,但我出门去野外逛了不少天,在外没法写,今天总算写完了。最近腾讯改变了公众号推送办法,如果长期不互动,那么可能收不到推送。如果大家想即时收到我的更新,请时不时互动一下,比如把本公众号置顶、点击“在看”、“喜欢”、或留言。谢谢。

  需要说明的是,当在上篇和中篇提及数码后背、技术相机、和技术相机镜头的时候,我们可以明确地说,在当前市场,某个品牌或某几个品牌是全世界最好的。因为在画质上,全世界众多厂家里只有一个或几个毫无争议的赢家。比如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飞思4150是当今最好的传感器,没有之一。

  但是配件完全不一样。这个行业竞争要激烈的多,好产品也非常多,我们很难确定地说那家或哪个产品是绝对最顶级。我们只能说这几种属于最好的产品之一。而且本文不可能列出所有顶级配件,太多了。另外我主要围绕中画幅技术相机用户的需求来讨论(比如注重三维齿轮云台而不是球头),不过这里讨论的多数附件对135系统用户也有参考价值。

  尽管如此,我自认为这里讨论的产品还是我心目中最好那一批。我有多年使用和严重摧残它们的第一手经验,并且我总体上感到满意。如果有任何缺点我也会指出。

  我多年没有用过GND(渐变灰)滤镜。这给了很多读者一个误解,以为我完全不用滤镜。其实不是这样。我一直用ND(中灰)滤镜以及CPL(圆偏振)滤镜。这两种滤镜目前无法用别的办法取代。在我们拍摄和水有关的题材的时候,这些滤镜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我目前仅使用卡色滤镜。我拥有并测试了许多滤镜,包括Breakthrough,Lee,Singh-Ray,Firecrest 等。尽管其中许多滤镜质量很好,但我发现卡色滤镜属于偏色最少(几乎看不见)且分辨率最高的滤镜之一。

  就像我在上篇的利益冲突声明中提到的那样,我是卡色滤镜的全球形象大使(理论上说,如果我要带货的话,我应该和某些摄影师一样,大力提倡使用GND滤镜,对吧?可我不会这样做。GND初学者用挺好,能直接看到效果。但有了一定后期经验的高手应该知道如何去做)。但我同意担任这个职位的原因,是因为在我自己广泛测试了许多不同的滤镜之后,我知道他们有该领域最好的产品之一。当我确实需要滤镜时,我只会使用卡色。如果你使用世界上最好的相机机身,最好的数码后背和最好的镜头来创作自己的作品的时候,那你只想用最好的滤镜,这个逻辑非常简单对吧?

  当然我完全理解有人还是不信我,谁让我是卡色大使呢。我们来看看其它人的评测吧。英国著名的《风景》杂志主编蒂姆·帕金(Tim Parkin)在风光摄影界很有名。几年前南宫28官方网站,蒂姆测试了14种不同的10挡ND滤镜。根据测试结果,他把滤镜在偏色和反光方面分为“极好(Very Good)”,“良好(Good), 一般(Fair) 三档。蒂姆将卡色KW100金刚狼滤镜列为最好的4个品牌之一,偏色和反光得分都是最高的“极好”。您可以在此处访问蒂姆的测试原文:

  在蒂姆的这个测试里,一些读者很迷信的很多国外大牌如B+W得分却不高,只是“良好”或“一般”。这和我的经验完全相符。时代不同了,我们千万别陷在20年前的经验中,觉得国外大牌就一定是最好。或者我们换一个说法,如果有人还是只相信洋人,那蒂姆这个著名洋人的测试是信还是不信呢?

  在过去的十年中,各家滤镜的画质得到了显着改进。坦率地说,即使在图像质量方面,虽然卡色在许多方面都被评为最佳或最佳之一,但市场上排名最前几名的滤镜品牌的表现都很好,在画质方面几乎没有区别。那为啥我还是推荐卡色?

  如果品牌X为99.99%的不偏色,品牌Y为99.97%的不偏色,您真能看出区别吗?这方面真没有必要去争论哪个是“最好。都好! 光看画质,买排名前几名的都不会有什么错。这就如同我不争论佳能尼康索尼哪个品牌最适合拍风光一样,因为差别太小了,都差不多,三个品牌的机身我都有。这几家的差别应该看别的地方,比如镜头配置、抗恶劣环境、操控等。当然飞思和这几家的差别就太大了,这时候才值得谈画质差别。

  同理,对顶级的几家滤镜品牌来说,这几年新品的画质区别太小了。真正重要的是安装系统和滤镜的类型(方形或圆形)。这就是不少国产品牌包括卡色远远领先于国外许多老牌厂家的地方。这些老牌厂家还只是顽固地只提供一种或几种安装方式(比如必须用支架的方形滤镜),几十年不变。而卡色提供了圆形滤镜和方形滤镜。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圆形滤镜远比方形滤镜更容易携带和好用。卡色滤镜具有许多不同的安装选项,包括旋入式安装,磁性安装,支架安装等。他们甚至为超广角镜头(例如佳能11-24mm,尼康14-24mm和佳能TSE-17mm)配备了微小的(仅SD卡大小)后置滤镜,告别了150-170毫米巨大的滤镜!也为无反相机提供了内置滤镜。

  我个人喜欢卡色滤镜的磁性安装版本,它使安装/拆卸滤镜变得轻而易举。卡色金刚狼系列使用的玻璃非常坚固。如果您不小心将其摔落在坚硬的表面上,它很可能幸免。

  上图是一个用10档ND滤镜进行长曝光的例子。不过如果你用IQ 4150数码后背拍摄的话,那么内置的平均帧功能可以很大程度上完成类似的工作。很多初学者误以为ND的作用就是长曝光。但是,我个人并不特别钟爱长曝光作品,虽然它拍下的作品很宁静,虽然我有时也这么拍。但总体而言我更加喜欢表现流水的质感、动感、和力量,这需要精确地把快门速度控制到某个数值,必须用滤镜。

  以下是一些没有ND滤镜便无法拍到的流水作品。如果一味长曝,这些美妙无比的水的形态就彻底失去了。

  三脚架和云台必须简单、坚固、实用,不需要花里胡哨的功能。太繁复了反而不好用,除非你喜欢抚摸复杂精美的机械制品(当然那也没错,但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三脚架和云台如同汽车的轮胎和车轮。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平时驾驶的时候你只关心汽车的其它东西,根本不去想轮胎的存在,不会每次开车都想着如何设置轮胎的参数。哪怕是车内的空调或音响这样的小东西都远比轮胎更引人注目。但空调音响出了问题不会是大事,而万一轮胎出了问题,轻则那儿都去不了,重则出大事故。

  在我使用过的许多三脚架中,有四个适用于中画幅系统,也适合于135系统风光拍摄:RRS TVC-24 Mark II,RRS TVC-24(一代),捷信3541 Systematic和德国FLM(孚勒姆) CP34-S4 II。它们都属于当前最顶级的的三脚架。

  捷信可能是国内读者最熟悉的高级三脚架品牌了。它也的确非常坚固可靠。我的捷信3541虽然老了,但它从来没给我带来麻烦。它比RRS TVC-24重,因此这几年很少在外使用。

  RRS是美国名牌,虽然在国内普通用户群里名气没有捷信大,但它的自我定位其实高于捷信,价格也比捷信贵一截。RRS TVC-24稳定性极好,同时相当紧凑轻巧,这也是多年前我放弃捷信3541该改用TVC-24(一代)的原因。

  不过我的读者可能听过吐槽过多次,RRS的脚架号称全世界最好的之一,可一代产品有一个大问题:扭锁的橡胶外层经常与金属内层分开,而坏的时间几乎总是在最不方便的时刻(比如我在阿拉斯加无人区高山上或多洛美蒂山上时)。

  我在朋友圈吐槽过RRS的这个扭锁。橡胶外层经常与金属内层分离,这样转动的时候其实只转动外面的橡胶,里面的环其实没动,结果是脚架腿没法固定。

  RRS的服务没话说,他们几年内三次替我更换了所有扭锁,但问题仍然不断出现。按说我应该远离这个牌子了。可是后来不知道为啥,我手一滑,又买了TVC-24 Mark II (二代)。这个毛病在二代上似乎解决了,至少到现在一年多了还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德国FLM(孚勒姆)最近几年推出了不少好产品。我的 CP34-S4 II是两年多前(当时还没上市)由FLM提供给我的,是长期评估和反馈过程的一部分,期间我也反馈过一些建议。为什么我一直没写评测?因为我觉得三脚架短期评测意义有限。关键是长期可靠性。两年多后,我很高兴地报告这几年使用中,它非常坚固稳定。在冰岛的狂风里,人都站不稳。我把相机架在它上做数分钟的长曝光。阿尔帕12 MAX机身那么大的受风面积,我担心抖动的很厉害,但结果非常清晰。此外它的长期可靠性极佳。不只是稳定可靠,它的性价比也远远高于其它两个品牌。

  我使用的一些云台。从右到左:(1)曼富图410齿轮云台+ Hejnar 板+ RRS水平底座(太大太重,不建议在户外使用);(2)阿卡C1;(3)阿卡D4;(4)阿卡Core 60;(5)阿卡P0;(6)脚印Markins Q20i;(7)脚印 Q3;(8)孚勒姆FLM CB-48FT

  常见的摄影用的云台分为齿轮云台和球头。球头体积小,使用快捷灵活,大部分135系统风光摄影师都喜欢用球头,但球头很难精确定位。

  三维齿轮云台控制非常精确,但常常有体积大、价格昂贵、操控缓慢的缺点。大多数中画幅技术相机用户讲究精确构图和横平竖直,因此用齿轮云台的占大多数。

  这是我的这几年的新欢,用技术相机时候我最喜欢用它。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在一个紧凑的系统中结合了球头和齿轮云台的优点。平常它是一个齿轮云台,调整起来非常精确。但是拧一下旋钮释放X轴或Y轴(或同时释放两者时),您可以快速自由移动相机,进行快速构图,和球头一样灵活方便。

  D1的外观看起来不如C1优雅(它更像一件工具而不是雕塑)。但它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工作。超级稳定。超级好用。这就是它是我首选云台的原因,其它不需要多说了吧?

  这可能是目前在产的的外观最精美的云台之一。看上去如同一件艺术品。它的操控不如D4快(无法释放X / Y轴),但同样精确,也许更精确。我的大多数朋友都更喜欢它。

  我有不同的意见。首选它的调节比D4慢。更重要的是,如果从顶部施加一些压力,它会支撑不住。当然如果将摩擦旋钮拧到最大的话可以锁定位置,但这时候又无法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不算是问题。但是,当我使用很重的系统(例如使用赤道仪)时,C1将无法可靠支撑相机系统。我们的几次星空摄影团里,用C1的团员都为之困扰。说实话,国产的郭致云台不只是看起来比C1小的多,便于携带,而且因为用了蜗杆结构(而不是齿轮齿条),解决了这个不稳定的问题。

  此外它太精密了,也更加容易坏。我的C1没用几天就得去修,而且据我所知这不是孤立事件。

  虽然我也是颜值控,可我更注重实用性。因为这个稳定性问题和操控慢的原因,大部分时间我用D4。C1变成书架上的一件漂亮的装饰物,多可惜啊。不过如果如果不用赤道仪的线应该没有问题。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这应该是最好的齿轮云台之一。

  P0的设计非常独特。它体积小巧。与传统的球头相比,该球头是“反设计”,因为球是固定在三脚架上而不是像机上。这使得在一些平时不方便的位置(例如,从赤道仪上)进行旋转拼图变得更加容易。

  虽然它是35毫米相机的绝佳球头,但用技术相机的时候我更喜欢齿轮云台的精度。P0只是在赤道仪上用。P0使得在赤道仪上水平转动像机变得非常容易。而我确实需要转动像机才能拍摄下银河系的整个全拱。

  Q10/Q20是我用135相机时候最喜欢的球头之一。它轻巧超强。在所有球头中,它可能具有最高的刚度/重量比。我的这个球头已经可靠地工作了很多年,经历了各种疯狂的天气条件。

  除了Q20之外,孚勒姆FLM CB-48FT也非常好,有一些很有用的设计特点。有机会我会单独出评测。

  许多人认为RRS是全世界最好的球头。虽然我觉得RRS的三脚架很不错并买了好几个南宫28官方网站,但我从未爱上他们的球头。我在实战中使用过几个月的一些RRS球头,但最后放弃了,所以我不是键盘党纸上谈兵。经典的RRS BH-55太大而又笨重,对大多数风光摄影师来说,这么大的球头实在是杀鸡用牛刀,毫无必要。BH-40尺寸还可以,虽然不如Markins Q20 强(刚度大约为一半),但足以应付大多数情况。但是,调整相机时,BH40的那个大水平锁定扭真很碍事。

  当然,RRS的球头在做工上毫无疑问是顶级之一,太漂亮了。只不过它们不符合我个人需求。如果您是RRS迷,我们求同存异吧,请不要生气。

  前面说过,多数球头体积小巧但不精密。多数三维云台精密但太重太大。阿卡Core L60似乎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发明的。

  很少有人拥有这个小东西。L60仅重16.2盎司/ 460克,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工程奇迹。它比大多数球头小,同时它是齿轮云台,远比球头精密。X和Y轴调整幅度为+/- 10度。顶部和底部底座都能转动360度,便于构图和旋转相机接片。

  从承载力上来说,它支撑阿尔帕相机或飞思 XT毫无问题。不过对于更大更重的飞思XT相机也许勉为其难。它的额定有效载荷为44 磅(20千克),但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云台额定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云台最大问题是调整角度仅为+/- 10度。如果要拍摄高一点或低一点的物体(比如树梢),那就没戏了,除非你去调整三脚架的腿 - 但这样做有限制,而且调整多了三脚架会倒掉。

  它还有一个稍大的版本(L75),可进行+/- 15度的移动调整,但这还是不够。

  我真的很想在跋山涉水的用它,但它的调节范围意味着它大概只适合拍摄建筑或室内。

  星野摄影 (Starscape)是新时代风光摄影的一个重要流派。星野摄影不同于深空摄影。深空摄影注重于天体本身(如星云、行星等),一般需要用天文望远镜和专用的深空传感器(包括冷冻CCD等),分辨率反而是很不重要的指标。星野摄影也就是一般我们说的星空风光片,一张照片里同时有地景和星空。星野作品的成功关键是除了星空之外,必须有精彩的地面景物,一般用普通相机和中广角镜头拍摄。如果我们要印大幅图片的话,分辨率自然重要南宫28官方网站。

  过去大家都以为,中画幅相机在拍摄星空和银河(不是拍星轨)方面是短板。毕竟大多数中画幅镜头的最大光圈仅为f / 5.6或f / 4,这光圈实在太小了。我们必须用非常高的ISO设置(比如上万的ISO),而这会导致图像噪点非常高,严重影响画质。而我们选择这些难用且价格昂贵的中画幅系统的主要原因不就是追求图像质量吗?要是它们拍星空画质不好,那干嘛不用135系统呢?135大光圈镜头下的星空可能更好呢。

  好吧,我高兴地宣称,这种观点已经过时了。过去几年,我一直在探索使用赤道仪与中画幅系统拍摄星野作品, 其结果令人非常满意。赤道仪可以跟踪星星和运动的银河系而不怕拖尾。我可以用低ISO设置和长曝光时间(5-20分钟),拍下非常干净的,锐利的点状的星星。

  我很高兴,这两年很多人接受了我的观点,很多朋友都开始用赤道仪拍摄星野了。

  对于12 MAX等较大的相机,我使用Sky-Watcher Star Adventurer Pro(信达大星野赤道仪赤道仪)。对于12 STC这样的小型相机,我更喜欢iOptron SkyTracker Pro (艾顿星野赤道仪),它小巧的多,用起来容易的多 (对北极星容易多了)。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讲述主要是目前市场上顶级的摄影附件,但上述这两款赤道仪属于例外。它们绝非“顶级”或专业级。专业级赤道仪是为长焦距天文望远镜和深空摄影用的,承载力和精度都非常高,但体积重量并不适合拍风光。

  这两款虽然价格低廉而且跟踪精度有限,但星野摄影第一不需要长焦镜头,第二不需要几个小时曝光,因此它们的精度完全够用,哪怕是装1.5亿像素的4150后背也没问题。同时它们的体积非常小巧,因此这两款可能是目前最适合拍摄星野作品的赤道仪了(我以前还买过更大的赤道仪,但实在不愿意带出门用)。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款都是国货。它们的出现,给全世界星野摄影师带来了革命性的利器,因为之前的赤道仪绝大多数都太大太笨重了。

  这种拍摄方法提供了绝对令人难以置信的图像质量。以下是一个3.4亿像素的图像:

  天空是多张低ISO长曝拼接。每帧都以ISO 400,f / 4、50mm,2分钟30秒拍摄。星星几乎是完美的圆点。本图绝不是深空摄影。中画幅相机的镜头也并非设计用于拍摄深空。而且我也没有使用诸如暗场、抖动、平均等的天文摄影技术来进一步改善画质。画面中每一处都只是简单的单次曝光的结果。但作为广角星野作品的一部分,即使是印出数米大的展品,夜空的图像质量也绰绰有余。

  当观看这种巨大的印刷品时,观众会从许多不同的方面欣赏它。退后一步看整个图像,会感觉到自然的宏伟、星空的辉煌、和宇宙的宏伟。贴近画面仔细看,则会发现许多有趣的、肉眼也难以看到的细节。当我站在悬崖边缘附近时拍摄的时候,我可没有注意到下面岸边停了那么多船!如果是用传统的高ISO大光圈拍摄,您看到的就不是细节,而是一堆堆噪点。

  如果用135系统拍摄,那么后期解码是选Lightroom还是Capture One属于见仁见智,虽然我个人喜欢前者。但如果用数码后背拍摄,那么你别无选择,一定是用Capture One进行RAW解码、镜头校正和一些基本编辑(色彩平衡、对比度等)。虽然Lightroom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持飞思的RAW文件,但要最好效果还是用Capture One吧。解码后得到TIFF文件,然后在Photoshop里进一步编辑。

  飞思数码后背用户可以免费使用和升级各个版本的Capture One。其它相机用户一般需要付费,不过索尼等相机有随机送的定制版。

  Capture One和Lightroom已经从RAW解码软件进化成了强大的后期编辑软件。比如Capture One提供了多达16层图层,理论上可以只用它来完成多数后期。但从实用角度来说,Photoshop仍然是毫无争议的编辑软件之王者。

  我的大多数高级编辑(例如,曝光合成、景深合成、高级色彩调整和其他艺术调整)都在Photoshop里实现,使用我自己独特的工作流程。

  在拍摄现场时,我有时候还会用一些手机应用软件。这几年我一直用Lumariver 来计算景深,它是最好的景深和俯仰角度计算APP。我的朋友乔文杰开发的Planit Pro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摄影计划软件。它上手不容易,功能太多太复杂了,但它提供了极其强大的计划功能。Windy可能是最好的天气预报APP之一,至少在世界上大部分地方是如此。

  有时我用取景框模拟APP来决定要使用的镜头 (把定焦头装到相机上看取景效果是否满意很麻烦,用手机APP比划一下方便多了)。如果您是iPhone用户,那么阿尔帕 eFinder II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惜它只有iOS版本,而我是非常坚定的安卓用户。我购买了Cadrage。它至少可以用,虽然它也是对iOS设备支持更好(有点被歧视感觉)。例如,它不支持主流旗舰安卓手机上(包括三星手机)的广角镜头,因此我无法线镜头的取景效果。

  我是云漫(胡亦鸣),旅居美国的华裔风光摄影师。我是一个当今时髦的跨行业斜杠人:美国大学计算机终身教授 / 电子工程博士 / 职业自由风光摄影师 / 卡色光学全球形象大使 / 瑞士阿尔帕相机荣誉摄影师 / 佳能合作摄影师 / 《旅行者杂志》非凡旅行者 / 畅销风光摄影教科书《极致之美》作者。

  欢迎移步我的个人网站,上面有更多作品、器材点评、和摄影团信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