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泡泡网数码相机频道1月29日恐怕在08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人们对09年的数码影像市场并没有多少期望——金融风暴带了的市场低迷甚至让北美的PMA大展门庭冷落,对先进影像产品消费能力最强的北美和欧洲市场都受到了沉重打击。在09年最初的几个月里,我们听到的更多是不乐观的声音。
但有趣的是,这也意外的促使影像大腕们把目光更多的投向最广泛的相机消费群体——在2009年新技术新概念不再仅仅结合昂贵的高端产品亮相,而是以更平易近人的姿态走入普通摄影者之间!从2009年年中开始,我们不断的看到令人惊喜的相机,摄像机以及镜头等新品——在这个不同凡响的年份里,值得记住的影像产品实在很多,我们从技术和功能创新的角度出发,来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刚刚度过的这365天:
附:09年度新品TOP10,排位依据包括“创新性”;“实用性”;“发展潜力”,每项满分5分(★代表1分;☆代表0.5分)。需要注意的是,“发展潜力”的得分是针对该产品获得TOP排名所凭借的有代表性的创新技术而指定的,跟具体的产品关系不大。
理光的粉丝们千万不要因此而埋怨小编,实际上,在笔者看来GXR是一个相当出色的系统——至少当我们用A12模块在ISO1600以上的感光度拍摄一张照片之后就更能感受到它作为一台APS画幅便携式数码相机的价值!
不过毕竟APS-C画幅便携DC的产品概念,最早由适马DP1呈献给人们,甚至连Leica的X1也走在了理光前面。GXR的创新之处可能更多在于将不同画幅的传感器和不同像场的镜头打包安装在一个元器件高度集成的独立成像系统模块中,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与机身进行以组成一个完整的相机系统。这种交换成像模块而不是仅仅交换镜头的方式,其设计初衷应该是希望GXR成为一个可以灵活适应各种拍摄需求的真正的“大传感器小体积”的便携DC!由于机身和模块间采用统一通信接口以及机械锁止装置固定并连接,因此只要通过推出新模块就能跟上CCD或者CMOS的升级,而不需要频繁的更改机身设计!这样也许可以缩短在革命性新技术出现后,新品设计跟进的周期。
然而,唯一的问题是,随着未来的技术进步,也许理光的这种折中的设计思路可能很快就使产品本身变得繁琐而臃肿,最终变得不再实用而失去继续发展的价值。
名不见经传的松下小长焦DC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然而它却很可能是第一种按照摄像机的设计思路制造的主流便携式DC。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配备专门设计的立体声声音拾取及录制系统,以保证视频拍摄时的音效;2是引入消费级高清DV上正在推广的AVCHD存储格式(在ZS3上简化为AVCHD-Lite格式),代替了相机上沿用多年的Motion Jpeg/AVI格式。
其中AVCHD-Lite格式的引入对于正在积极开发数码相机的高清视频拍摄潜力的厂商来说是一种极富借鉴意义的行为——同为1280x720p或者1920x1080p分辨率的高清视频短片,使用这种格式拍摄比Motion jpeg格式有着更好的压缩比,在同等画质/同等录制时长情况下,能够节省7成左右的存储空间。而且录制时,由于更合适的压缩比减小了数据流量,对机身BUFFER的压力也减小了!
按照松下官方的说法,在画面质量上,由于AVCHD-Lite格式的前期处理能够保留更多的阶调和色彩信息,因此动态视频的画质也比Motion jpeg格式有优势。
不过由于松下和索尼合作的AVCHD标准更多是一种家电行业思路下的封闭系统,因此在后期制作和播放时的亲和力不如AVI以及其其它衍生存储格式。如果一旦未来新的开放的高清视频短片标准诞生,那么现在松下正在其各种消费DC甚至GF1上都大力推广的版AVCHD格式就会迅速变成鸡肋了!
尽管如此,ZS3的出现,为未来消费DC更好的集成高清视频拍摄功能,提供了宝贵的设计经验!
富士的3D数码影像系统,最为一个创新概念是2008年Photokina上与人们见面的,但是真正的量产产品Real 3D W1以及配套的冲印及显示设备是今年才正式发布的。因此我们仍然把该机纳入今年的创新TOP10范畴。
Real 3D W1看起来就像是半个世纪前那些胶片立体成像照相机的数码翻版。两套能够各自独立或者高度协同运行的数字成像系统,分别拥有独立的CCD和镜头以及测距对焦系统。拍摄者可以通过自动或手动调整合成3D影像的两张照片的视差。以求观看到最逼线D影像效果。
W1不仅是世界上第一种量产的3D照相机,由于对三维视频拍摄功能的支持,它还不小心成了第一种量产的消费级三维数码摄录像一体机。而摄像机巨头松下直到2010年1月才拿出集成化的3D摄录像一体机的解决方案。
W1的多镜头拍摄系统在2D拍摄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过富士对其挖掘还不够充分,目前能实现的有实用价值的功能并不算多。但是该系统在整合更多先进的数码影像技术后,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
要知道通过《阿凡达》这部电影,我们已经发现,在未来消费者对于高质量的3维视觉享受的需求很可能是非常迫切的!谁知道W1会不会成为未来我们应用的相机的雏形呢?
特征:模块化的RED专业超高分辨率摄影摄像系统;30x15mm的独特画幅
和富士的Real 3D成像技术一样,RED品牌的DSMC系统的概念提出已经相当一段时间,但是如果作为商品化的成果,笔者以为直到09年下半年Epic-X的出现RED ONE才算是真正拥有了在广电领域推而广之的资本南宫28。
当然,就RED EPIC-X自身来说,更多还是体现了RED系统最初的设计理念,只是随着设计思路和制造工艺的日渐成熟,EPIC-X系统看起来完成度和可靠性都更高。同时其5k(5120x2560p)分辨率的视频或者静态图片输出能力,让任何现有的专业级数字高清摄录一体机汗颜——且不说RED和数字电影领域保持一致的RAW格式视频本身给商业视频后期工作带来的高质量原始文件,就是纯比分辨率和帧数,也远不是EPIC-X的对手——要知道IMAX70mm胶片电影对回放分辨率的要求也不过是4K罢了。
EPIC-X系统基于的面积类似APS-H画幅(但长宽比不是3:2而是2:1,即30x15mm)的S35 Mysterium-X传感器,在画幅上似乎找到了一个更合适的成本,体积以及输出分辨率上的折中选择——加上28000美元的系统售价比其Panavision一类更专业的产品要便宜不少,一切都意味着这个RED家族的新产品可能有着比Red One系统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这台尼康COOLPIX系列的1200万像素级便携相机价格平易近人,相信不少朋友甚至早在数月前就已经拥有了这台长得颇像LOMO LCA的轻巧卡片机!
S1000pj内置的投影仪大大增强了家庭用户使用相机时的乐趣——通过投影仪在家里的墙面上或者别的什么可以替代白色幕布的地方,和更多的家庭成员一起分享你拍摄的照片或者视频——即使是在外出没有携带电脑和没有电视的地方。
在其他方面S1000pj和一台普通的卡片式DC相比并没有太多显眼的区别。当然,和某些厂商设计的双屏幕DC不同,S1000pj有着高效且实用的VR光学防抖系统和尼康出色的Expeed影像处理引擎,这使得即使不考虑内置的投影仪,它自身的拍摄性能在同类产品中也是相当不错的。
S1000pj的投影仪使得人们在通过相机浏览时,不用仅仅拘泥于一块最多3.5英寸的LCD。特别是当你通过投影仪观看S1000pj拍摄的视频短片时,你会意识到,未来这样一台数码相机也许不仅仅可以用来照相……它的应用潜力值得期待。
尽管GF1和EP1/2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品牌,不过笔者以为,作为micro 4/3系统的两个始作俑者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已经使它们成为了一个兼顾的品牌同盟!所以,在此次TOP10排行中,我们把今年发布的所有micro 4/3系统相机看做一个整体——毕竟这些相机单独拿出哪一个似乎都很难排进这张名单,但是如果对日本本土市场左右逢源的M4/3系统视而不见,却也有点说不过去!
松下的GH1和GF1是两个发展方向的产品——前者更强调强大的高清视频短片拍摄性能(新镜头升级固件后能同时实现O.I.S光学防抖和连续自动对焦)。而后者尽管在此方面配置并不逊于前者。但是便携性才是它的第一要务。
对于Micro 4/3系统来说,至少在目前获得了便携性和成像质量的一种平衡。不过昂贵的镜头和其它子系统价格使他的性价比显得并不高。
松下在Micro 4/3系统相机不断扩军的同时,还悄悄的改善了自身的“对比度检测自动对焦技术”,这种本来普遍应用于各种消费DC上的常规技术,在松下手中显现了不同以往的威力——GH1和GF1上的AF速度非常快南宫28,只要不是在弱光或过强的光线条件下,其响应速度几乎可以媲美DSLR上“相位差检测AF系统”了!
宾得的K-7是2009年第一个露面的APS画幅的中档/准专业级数码单反相机。当它在5月份发布之时,人们并没有立刻感觉到它的独特性。有趣的是,当下半年D300s和佳能EOS 7D先后亮相之后才能更能衬托宾得K7在同时代产品中的独特性!
K-7强大的CMOS位移防抖系统不仅支持了视频拍摄时的防抖,更能实现三维空间内的精确控制,人们第一次可以通过调整“CCD/CMOS传感器的位置”来实现构图取景的精确控制南宫28。
由于视频拍摄时支持防抖功能,K-7在不依靠辅助装置的情况下保证了手持视频拍摄时的画面质量。
一个构造解决了两个问题,目前来看K-7也算是把机身防抖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需要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镜头防抖阵营的单反相机中,还没有一个实现视频短片拍摄时的防抖(松下的GH1属于EVIL相机,而非单反)。
当然,K-7还得感谢宾得KAF卡口镜头家族在防水溅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绩——DA18-55WR和50-200WR这样镜头的出现,让全机身密封的K-7可以轻易的组成“全密封”套机。在照相机发展史上,中档单反和镜头系统,第一次拥有了可以媲美旗舰级单反/镜头系统的防尘防水溅能力的全天候拍摄组合。(各位如果不信,可以关注一下其它厂牌支持防水溅功能的镜头的焦段类型和价格)。
TOP10第4位, 宾得K-7单反相机以及配套的WR防水贱镜头(4.16)
特征:第一种用于小法兰距/短镜后距交换镜头相机系统的1800万像素全画幅影像传感器。提前描绘了未来大传感器/薄型机身的可换镜头便携DC的发展空间!
初看起来,一副复古模样的M9看起来跟创新似乎沾不上什么边——一个连AF和AE系统都没有,浑身上下看不到一点“信息时代”感觉的联动测距旁轴取景照相机骨子里还是半个世纪前的M家族老祖宗的基因。
M9的全画幅1800万像素级CCD是第一种应用在135规格相机上的全幅CCD
然而正是这个将“大传感器”放进古老的旁轴相机机身的问题困扰了相机制造领域很多年——CCD或者CMOS传感器光滑如镜的表面使得其边缘会因为入射角过大而无法保证成像质量,当镜后距过小而CCD或者CMOS传感器尺寸过大时这个问题会尤其明显。
M9的出现为将来EVIL相机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从另一个角度讲,也让人们看到了有反光镜的单反相机正在逐步的丧失自己的竞争优势。
Leica在M9上使用全画幅CCD面临的就是这样的问题,但现在Leica解决了这个问题。Kodak为其新研制的传感器通过对微透镜结构的改造让人们看到了未来进一步缩小高性能照相机体积的可能性。
当然,现在部分M9用户正在抱怨其高感度成像表现不佳——不过各位也许应该注意,M9上使用的1800万像素全幅CCD脱胎于中画幅数码后背而不是135相机上的那些日本产CMOS,这种传感器的设计初衷是提供ISO400以下的细腻画面。并不是用于简单而粗暴的新闻拍摄工作的。传统上,中幅数码后背在ISO400以上感光度进行拍摄都是罕见的行为。
特征:将Super CCD EXR的应用推向了新的高度,先进影像传感器+多帧拍摄技术指明了未来小传感器便携DC的发展方向!
富士的F75EXR相比它的前作F200EXR售价更便宜。便宜的让人们忽视了它在整个相机发展史中的价值。
Super CCD EXR作为一种革命性的传感器技术,其在应用中的优势已经在稍早发布的F200EXR上体现出来。而F75EXR则通过1/2英寸这样的特殊传感器尺寸再次展示了1200万像素的小型传感器拥有的成像潜力。
F75EXR比索尼的WX1和TX1早几天拿出了多帧拍摄技术,当然从现在的情况看,F75EXR的多帧拍摄叠加运算时间稍长,对实际使用有一些影响。但毕竟它是这个概念大规模商用化的第一个实践者。从此以后小尺寸传感器的便携DC可以通过机内叠加多张高ISO照片的方式提升其弱光下的拍摄质量了。
当然,排除掉这些因素不谈,F75EXR可能也是10倍变焦比的便携型长焦DC中机身尺寸最小而CCD面积最大的相机——这同样是个了不起的革新成就。
特征:第一批量产型的使用背照式CMOS传感器的数码相机产品! 拉开了背照式影像传感器在诞生20多年后大规模应用的序幕!
尽管有富士的Super CCD EXR技术的强力挑战,但是从未来的发展潜力上看,背照式CMOS无疑更有价值。而且相比前者,BI/BLI传感器的革新幅度更大,大规模商用的难度也更大。这种传感器的大规模商用,可以看做是整个2008-2009年里数码影像行业最具价值的技术革新!
虽然索尼在更早的时候就在DV上应用了背照式CMOS技术(Exmor R CMOS),但是同时要解决体积,可操纵性,成本控制,静态图片分辨率和短片拍摄质量等多个问题的WX1和TX1才是这项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风向标”。
使用潜望镜镜头的TX1因为体积更为小巧,可能更能体现背照式的Exmor R CMOS给小尺寸成像元件的相机带来的画质改善。
TX1和WX1也是多帧拍摄技术的使用者——和富士一样,它们可以通过叠加图片来大幅度的提升高感的成像品质。索尼的产品诞生的稍晚,不过可以叠加更多张照片,且这个过程的反映速度之快几乎不影响操作。
无论是Super CCD EXR技术还是Exmor R CMOS为代表的背照式CMOS技术,都是对传统的影像传感器技术的一次大的改进——尽管它们的技术原型都早已诞生在实验室中,后者更是在天文摄影领域的科研工作中服务多年。但是能够实现它们的大规模商用,对于整个数码影像行业来说仍然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当然,现在以Exmor R CMOS为代表的民用型背照式传感器还在面临挑战半导体加工工艺极限而带来的问题——单晶硅基片过薄的问题使得背照式CMOS暂时难以加工成更大的尺寸,而打破分层排布规律带来的过热问题使得WX1或者TX1这样的产品在高温环境下连续工作的时间受到影响(CMOS兼职负责的AF/测距对焦功能可能首先收到影响)。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满怀希望的期待着未来几年里,这些技术的进一步完善给便携式DC,DV,EVIL甚至是单反相机带来的种种积极变化。